复发性口疮

口腔溃疡是指口腔粘膜由于某种病症而造成的组织缺损或凹陷,在粘膜形成凹下或凿孔状的边缘。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的一种基本病变,有多种疾病都可以在临床上表现为口腔溃疡。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口腔溃疡的疾病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综合征;结核性溃疡;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等。

今天主要带大家了解复发性口疮,又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指的是反复发作的疼痛而原因不明的溃疡。复发性口疮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粘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在口腔粘膜病中,复发性口疮是发病率最高的。它常常在年龄20-45岁的人群中发生,而50岁以上则很少发生。在复发性口疮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HappyHalloween

复发性口疮的典型表现为:初起时为很细的小红点,伴有灼热不适感,然后逐渐扩大为直径2-3毫米或更大的浅溃疡。溃疡微微有些凹陷,表面有一层淡黄色的假膜覆盖,溃疡周围的粘膜由于充血而呈红晕状,灼痛明显。当接触有刺激的食物时,疼痛更加剧烈。这些症状可以以“红、黄、凹、痛”四字来概括。复发性口疮的发作有自限性和周期性,一般的复发性口疮如果不经特殊治疗,7-10天可逐渐愈合,间歇期长短不等,几天到数月,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复发性口疮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轻型、口炎型和重型。轻型口疮每次发作的数量较少,1个或几个,7-10天逐渐愈合;口炎型口疮发作时数目较多,常可达十几个,散在分布,疼痛更加明显,还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此二者的溃疡都表浅,愈合后不留瘢痕。重型口疮又称巨型口疮,为单个,直径大(1-2厘米),溃疡深,可伴发热、淋巴结肿大,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复发性口疮的发病原因

免疫与复发性口疮有着密切的关系。复发性口疮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中,常有异常结果,这些可以导致免疫调节平衡的改变。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即由于各种因素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组织的破坏。

遗传与复发性口疮的关系十分密切,复发性口疮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复发性口疮的发作常常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贫血、偏食、消化不良、腹泻、发热、睡眠不足、疲劳精神紧张、月经周期等。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交替、重叠,就出现了复发性口疮的频繁发作。对于患此病的人来说,由于长时期的反复发作,自已往往能发现引起或加重发作的因素和规律。

祖国医学对复发性口疮的认识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机体失衡与本病的密切关系,例如“心肝有热常患口疮”《外台秘要》;明代薛已在《口齿类要》中提到“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个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说明上中下三焦虚实寒热都能引起口疮,并且各部病变可以相互传变。

复发性口疮的中医疗法

局部外治-散剂:为中药成药,每日数次撒敷于溃疡面。常用的有:冰硼散、锡类散、养阴生肌散等。

全身治疗:

1.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将复发性疮分为以下几型:

①心火上炎、小肠实热型

主症:口舌生疮,舌尖红,舌糜烂或溃疡,心中烦热,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小便短赤,舌苔黄或白,脉数。

方药:导赤散,实热盛者加泻心汤。

导赤散:生地、淡竹叶、木通、甘草梢

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②胃火炽盛型

主症:发热,便秘,烦躁不安,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牙龈肿胀出血,口臭,口干,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

方药:清胃散加减或玉女煎。

清胃散:黄连、生地、丹皮、当归身、升麻。热盛加石膏、天花粉、知母,便秘加大黄。

玉女煎:生石膏、知母、麦冬、熟地、怀牛膝。

③肾阴虚型

主症:低热,颧红,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口烂,盗汗,遗精,腰膝酸痛,牙齿松动,头晕,耳鸣,视力减退,脉细数。

方药:六味地黄汤或知柏八味汤

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

知柏八味汤:前方加知母、黄柏。

④肾脾胃阴虚型

主症:口内溃疡经久不愈,口舌干燥,饮食不香,精神不振,舌光少苔,脉两尺脉俱微。

方药:左归饮加味: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甘草、菟丝子、蔷薇花瓣。

2.针灸疗法

体针:主穴取合谷、足三里。配穴为上唇口疮配人中、地仓;下唇口疮配承浆、颊车、地仓;舌部口疮配廉泉;颊、龈口疮配颊车、地仓。

针法采取平补平泻或强刺激不留针。近来有采用针刺加微波。微波有微波温热物理效应,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良好消肿镇痛作用,加速炎症的吸收消退,能缓解症状,缩短疗程。

3.耳针:穴位如口、舌、神门、胃、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脾、心、额等。

每次可选数穴。可用耳针埋针。每日稍加压按摩3次,每次10分钟,隔日或每3日治疗。

4.点刺出血:常规消毒,以亳针或三棱针在溃疡面上点剌放血。刺后出血能缓解症状和促进愈合,有解毒消肿疏通经气的作用。可用于溃疡红肿较重,愈合慢的个别溃疡。点刺出血待血能达到覆盖溃疡面时为度,可漱口,血不止应压迫止血。

注意:以上诸方,需在中医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切不可自行处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清风明月

编辑:清风明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igroup.net/fxyy/6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