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微信群 http://m.wzdushi.com/xinwenkx/6943.html
在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神仙庙村,“80后”返乡大学生王聪,专注于羊肚菌的菌种制作及人工栽培,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专家,每年创造上百万元产值。
12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王聪的制种基地时,他刚给在基地务工3个多月的邻居发完工资,10来个人一共6万多元,“我都说半年一结,他们主动要求一年结算,说是得一坨整钱可以存起来。”工钱领到手上,邻居们脸上露出笑容。
王聪给务工的邻居发工资
看完制种基地后,王聪带记者去参观两三公里外的20亩栽培基地。塑料大棚里,种下不久的羊肚菌种和营养液被塑料薄膜覆盖,一股蘑菇味道弥漫在大棚里。“已经有一股菌香味了。”王聪高兴地说,再过两个月,羊肚菌就可以成熟采收了。
专业人士,瞄上值钱的羊肚菌
今年36岁的王聪,年从贵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他说,羊肚菌的研究和种植,大致属于微生物和生物化学的范畴,而生物化学就是应用化学专业中的一部分。
他说,羊肚菌原本是一种野生菌,在他老家石阡龙塘周边山上就有,当地名称“阳雀菌”。这么多年来,一直就有较高的价格,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其他野生菌一斤卖不到一元钱时,羊肚菌一朵就卖到了两三角钱,当时收购商是按“朵”为单位来收。
查看羊肚菌长势
他回忆,决定走上这个行业,还因一次广州之行带给他的冲击。年,他曾在广州打过半年的工。有一次朋友请他们在广州的一酒店吃早茶,他看到一个小碗的羊肚菌汤要68元,里面只有一朵羊肚菌和两三块鸡肉。“羊肚菌这么值钱啊!”他深受震撼。回来在电脑上一搜索,发现国内有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但技术尚不成熟。
这些经历让他意识到羊肚菌的高附加值,这些是他后来决定从事这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除了自己大学学的专业与之相关,还有几位老同学在从事化学和微生物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此外,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他认识的几名老师,也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于是他决定整合这些资源,把自己的事业放在羊肚菌的制种和人工栽培上来。
走出失败,事业从家乡起步
说干就干,年底,他回到家乡神仙庙村,试制种和小规模栽培都取得成功。年初,在制种基地基本完善后,他开始在当地流转5亩地人工栽培羊肚菌,并取得成功。
王聪在制种实验室里
即将用于栽培的一级种
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把面积扩大到15亩和30亩。结果,在年一场大雪压垮了他的大棚,导致他基本血本无归。年,他到龙塘镇隔壁的枫香乡流转了二三十亩土地继续进行羊肚菌的栽培,结果大棚又被压垮了,让他亏损严重。
年和年,他来到铜仁市万山区附近的两个乡镇,分别流转60亩土地,每年投入五六十万元,继续从事羊肚菌的栽培。结果当地民风民俗很难相处,让他疲于应对。也因为这些因素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导致他这两年根本没赚到钱。
这些经历也让他意识到,羊肚菌行业的高利润伴随着高风险。
于是他决定年起,还是把大本营搬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神仙庙村,流转了5亩地开始栽培羊肚菌。另外,他经过一番考察后,还在碧江区川硐街道流转了30亩土地从事羊肚菌栽培。
他说,从年再次把种植基地搬回家乡,才是他发展羊肚菌产业真正赚钱的开始。近两年来,龙塘镇政府大力解决了神仙庙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水源问题,这更加坚定了他把种植基地搬回自己的老家神仙庙村。
栽培羊肚菌的简易大棚
目前,他每年可以创造万元左右的产值,纯利润15到20万元,同时可以带动20来人就业。
当前,他已经带动了8人跟着他从事羊肚菌的栽培,其中修文县有三人,种植面积各自有30亩,铜仁市思南县有两人,两人栽培面积分别达到了15亩和30亩,都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在神仙庙村,也有三位邻居跟着他干,每人试着拿出1亩地,跟着他学习如何栽培,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
高利润高风险,羊肚菌也叫“羊赌菌”
王聪说,羊肚菌正常每亩可采收新鲜的羊肚菌斤左右。干的羊肚菌零售价格可卖到每斤元-元,鲜的也能卖到每斤50元-元。
算下来,刨除人工和投入等各项成本,正常情况下,栽培羊肚菌每亩有1万元以上的纯收入。这个利润可谓不低,但是为什么从事这一行的人不多呢?甚至亏损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呢?
他说,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门槛高,羊肚菌的制种和栽培,比栽培一般的菌类,在技术上要求高得多。由于羊肚菌是子囊菌,生产中菌种容易老化和退化,菌种的活力是一个难点,这个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需通过各种仪器才能判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会制种会选种。对土壤的处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样是一个技术难题。而目前,也还没有大量成熟的技术规程可供大家参考。
指导工人栽培羊肚菌
二是投入大,他说,栽培羊肚菌,初期菌种、营养袋、人工、搭建简易大棚、安装水管等,每亩地投入要1万元以上,后期也要七八千元。这个投入,不是一般农业群体能承受和愿意承受的。
三是风险大,在栽培羊肚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然灾害,比如雪灾、大风、暴雨等,如果损坏了大棚,可能就导致大投入后没有任何产出。而一些技术难题,比如大棚内的温湿度控制和羊肚菌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都可能导致羊肚菌产量低甚至绝收。同时,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也会导致利润高低落差的变化。
也正因为这些,在业界,把羊肚菌也称为“羊赌菌”!
他说,羊肚菌是一个典型的低温菌类,适宜的温度一般在5℃-15℃之间。所以在贵州,一般只有半年的生产周期,从每年的9月底开始一级种的制作,到次年3月底采收完成。还有半年时间,这些栽培大棚只能闲置。所以为了不影响土地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再加之羊肚菌种植季节在冬季,利用冬季空闲的土地,采取搭建简易大棚,“菌与水稻”“菌与玉米”“菌与红薯”等粮食作物轮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新的一年,我有3个打算。”王聪说,一是由于年在神仙庙村新建5亩地标准钢架大棚作为试验示范基地,羊肚菌种植只有半年时间,需引进一到两个新的菌类品种,让大棚闲置这半年继续有产出。二是继续加强技术学习,不断总结制种和栽培经验,结合产学研机制,完善制种、栽培技术和提高羊肚菌的产量。第三,就是带动更多人跟着自己栽培羊肚菌,把这个产业做大,做成神仙庙村甚至龙塘镇的一个重要产业,提高土地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用自己的技术,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剑
编辑熊江睿
二审杨韬
三审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