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主要的症状表现是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或夹有不消化的乳食及黏液,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多见。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较多。
大便次数增多与大便性状的改变,多数患儿两者都有,但也会有例外。如单有大便次数增多,无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不能诊断为泄泻;但大便稀薄或如水样单独出现,无大便次数增多,就可以诊断为泄泻。因此,两者间大便性状的改变更为关键。
病因分内因和外因
内因在于脾胃不足。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胃主腐熟水谷,即对食物进行粗浅加工,脾主运化精微,即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将之运输至全身,脾胃相互协同配合,才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化生气血,供给全身。
如果脾胃受损,不能完全消化食物,饮食停滞胃肠就会造成泄泻,古人早已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外因主要在于:其一,感受外邪。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抵御外邪的能力不足,外界气候寒暑温凉的变化,都会对小儿机体有所影响,如夏季暑气偏盛,或秋令阴雨过多,暑湿或寒湿之邪困阻脾胃,就会发生泄泻。
其中,以湿邪为导致泄泻的主要病因,因湿邪最能困遏脾气,故有“无湿不成泻”的说法。
其二,内伤饮食。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如果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或贪吃寒凉肥腻食品,或饮食不洁,吃变质食物,都可能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减弱而成泄泻。
不论是感受外邪还是内伤饮食,都会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导致小儿泄泻。
-END-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18dz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18dz
文/医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要的育儿知识都在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