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因腹泻死亡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严重影响经济效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一下总结
1.细小病毒性肠炎:该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使病貂消化系统极度紊乱,病貂呈现高热、呕吐,且症状发展快,迅速消瘦和脱水,腹泻严重,多数排粉红色或黄色稀便,有脱落的肠黏膜,即所谓的“套管状”。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2.冠状病毒性肠炎:该病是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炎。本病春、秋季多发,且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成年貂和育成貂均可发病。发病时病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呕吐、腹泻、口渴、饮水量增加,排灰白色、绿色乃至粉黄色黏液状稀便,没有明显“套管样”稀便。被毛无光,皮肤缺乏弹性,一般体温不高。腹泻严重的病貂,饮水补液跟不上,往往脱水,自身中毒死亡。
3.细菌性肠炎:该病由大肠杆菌等引起。仔貂断乳后由于饲料转换、饲料变质、应激反应(如低温多雨、异常高热)等都能造成消化系统机能减退,导致大肠杆菌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而发生肠炎腹泻。病貂表现为食欲下降或废绝、消瘦、活动减少、持续性腹泻。粪便呈黄色、灰白色或暗灰色,并混有黏液。重度病例,排便失禁。
4.氧化酸败脂肪所致肠炎:一般是由饲料中含有不新鲜的动物脂肪或添加含脂肪过多的鸡架、鸭架造成的。育成期和成年貂都可发病。有时大群同时发病,如果添加量不大,可造成散发。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调换饲料后可自愈,病貂死亡率不高。病貂表现为食欲不振、剩食、精神萎靡、口渴、腹泻、排灰白色黏液状稀便。
如何预防呢?
1.提供优质全价饲料:饲养上要把好饲料原料关,水貂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占的比例较大,动物性饲料容易氧化腐败变质,一定要冷冻保存。各种原料取多少用多少,不可常温存放,对含脂肪多的冷冻鸡架、鸭架,配制饲料时要严格控制比例,并且适当增加维生素E的用量,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要按不同饲养时期进行科学配比饲料,满足水貂对蛋白质、脂肪、能量、维生素需要,提高其抗病力。调制饲料时各种原料要熟制、熟透,切断病原侵入途径。
2.搞好卫生消毒工作:粪便要及时清理,并撒生石灰消毒;对金属笼网可用酒精喷灯火焰消毒,保持貂棚干净通风,尽量减少其应激反应;饲料加工用具每次用完都要彻底冲洗、刷净,并用华西聚维酮碘消毒。
3.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凡新引进的种貂,都应隔离饲养两周以上或经过必要的检疫,确认健康无病方可进场混群;各种饲料、物品,应从非疫区购入;严禁其它动物进入养殖场或混养在一个场内,以防相互传染;养殖场各出入口,应设消毒槽,以防带入传染病菌和病毒;死貂和剖检场地要严格消毒;病死貂经检查后要深埋1米以下或焚烧处理。
4.按时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细小病毒肠炎的发生,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制造的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期为6个月,幼貂断奶分窝后、种貂配种前40天各接种一次,可得到有效保护。
如何治疗呢?
对已经发生腹泻的病貂,首先隔离、消毒,然后对症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对细小病毒引起的腹泻,由于此病发展快、死亡率高,没有治疗价值。发现有临床症状后,应立即扑杀,对环境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对大群进行被动免疫接种。
2.对患冠状病毒肠炎的病貂,可采用抗生素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大群发病预防建议饲料拌药给药,建议使用菌炎一号同时服用抗病毒中药双黄连治疗。防止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加水毫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水。病情严重的直接肌肉注射金根注射液(母貂0.3ml/只,公貂0.7ml/只)等药物。
3.对患细菌性肠炎的病貂,可用抗生素疗法,可选用氟哌酸、蒽诺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建议使用华西舒畅配合畅行抗菌消炎,收敛止泻、清除肠毒素。辅助疗法:口服补液盐。辅助疗法对治疗肠炎不可忽视,比单一使用抗生素效果更明显。中药疗法:可选用黄连素、穿心莲、双黄连注射液等。
4.对氧化酸败脂肪引起的肠炎,立即更换饲料。某些腹泻较重的可口服补液盐,同时服用土霉素或复方氨苄西林粉,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以减轻氧化酸败脂肪对水貂的毒害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