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死大二学生频繁拉肚子这项检查千万不

山东白癜风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726/4663696.html

刚上大二的小明(化名)近期频繁拉肚子,体检发现癌胚抗原(CEA)升高,惶惶不可终日,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抱着忐忑的心情,小明在父母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江皓副主任医师团队的帮助。

抽丝剥茧找元凶

江皓为小明作了细致的检查,并对他的检验检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小明的肿瘤指标只是轻微上升,并且大便形状改变并不典型,不过还是有必要进行肠镜检查明确。果然,肠镜发现小明的肠腔内存在多发息肉,给予了内镜下切除,最终病理显示腺瘤。尽管属于良性肿瘤,并已进行了完整切除,但小明一家仍然提心吊胆,心中的疑团始终不能散去。息肉还会复发吗?会不会转变成肠癌?经常要查肠镜吗?有药物可以预防吗?

息肉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变成癌,一旦发现有肠息肉,最好尽早切除,以免带来其他疾病或发生癌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甚至不需要住院。

会癌变吗?

不过并非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腺瘤性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较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混合状腺瘤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更要注意的是家族性息肉病,其癌变率几乎%。因此,一旦发现肠息肉,都要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

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江皓表示,大肠癌是非常明确的有预防和筛查效果的恶性肿瘤,早期治疗效果好,晚期治疗效果则相对较差。但目前我国临床上大肠癌早期确诊的比例仅为5%~10%,60%~70%的大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是Ⅱ期或晚期。早期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5%。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做到早发现呢?

目前较多采用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大便隐血、结肠镜、CT-MRI、粪便DNA检测。

筛查推荐频次:40岁以上人群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20岁以上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成员基因突变明确时每1-2年进行1次肠镜,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有:

40岁以上有2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大肠腺瘤治疗后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有FAP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肠息肉切除后

就可以“一劳永逸”吗?

很多人经常会问:“我明明切除了息肉,为啥还是得了肠癌?”这就是因为即使切除了息肉,环境没改变,遗传因素不会改变,所以仍然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即使切除息肉后,也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复查。

那么多长时间复查一次呢?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推荐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结肠镜筛查时间是3年。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

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肠道准备欠佳,影响检查视野者;

因各种原因上次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

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者;

大于1cm的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者;

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下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

编辑:婧审核:珑

来源:肿瘤科

撰稿:肿瘤科江皓

医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igroup.net/fxzl/8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