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使劳动能力下降的原发头痛疾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偏头痛患病率高,对社会经济和个人影响大。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世界范围内所有使劳动能力下降的疾病进行排名,偏头痛位居第19位。大约80%的偏头痛患者主诉头痛时有劳动下降,大约50%的患者主诉严重头痛导致活动极度受限、需要卧床休息。不同年龄阶段的偏头痛患病率不同,30~45岁的人群患病率最高。12岁以前的偏头痛患病率无性别差异。但是,青春期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性与女性比例大约是1:3。一项美国调查研究发现偏头痛女性患病率为18.2%,男性为6.5%。
偏头痛的主要诱发因素
一、生活习惯因素:
精神心理压力大、情绪抑郁或情绪变化剧烈;饮食不当,某些食物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偏头痛的发生;过度锻炼;睡眠不规律,如睡眠不足、睡眠过多、睡眠不规律等。
二、药物因素:
口服血管扩张药;避孕药;激素替代类药等药物;频繁使用麦角胺、阿片类药、曲坦类药及其它单一成分止痛药(巴比妥、咖啡因、异辛烯胺)。
三、气候因素:
风、寒、湿、热等气候及剧烈的天气变化易诱发偏头痛。湿热易使人情绪波动、烦躁、食欲减退,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而引发偏头痛。风寒易损伤人体阳气,引起经脉闭阻,而引发偏头痛。因此,偏头痛患者应调畅情志,忌冷食及受寒。
四、环境因素:
海拔高度的突然变化;短时间内从一个时区到另一个时区;强光的刺激(如电视屏幕、镁光灯、强力阳光等);噪音的刺激;空气污染;闷热的房间;某些浓烈的香水;长时间的电磁辐射(如在电脑前长期工作的人容易患偏头痛)。
五、女性生理因素:
针对女性偏头病患者而言,青春期后较男性明显增多;女性月经来潮时,常见头痛发作;绝经后、妊娠期,头痛减轻。
诊断偏头痛的最重要要素是病史,重要内容有:
(1)发病年龄;
(2)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3)头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
(4)先兆;
(5)伴随症状;
(6)活动对头痛的影响;
(7)诱发和缓解因素。
建议患者记录头痛日记来帮助诊断。
只要先兆期有活动力减弱,就应该诊断为偏瘫性偏头痛。如果患者的一级亲属有相似的发作,就诊断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否则诊断为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对于基底型偏头痛,偏头痛先兆症状明确源于脑干和/或双侧半球,但是无活动力减弱。
它的先兆症状至少包括以下症状中的2项:
(1)构音障碍;
(2)眩晕;
(3)耳鸣;
(4)听力减退;
(5)复视;
(6)双眼颞侧和鼻侧视野的视觉症状;
(7)共济失调;
(8)意识水平下降;
(9)双侧感觉异常。
下面为偏头痛的诊断:
偏头痛的人群分类
1.偏头痛
1.1无先兆偏头痛
1.2有先兆偏头痛
1.2.1有偏头痛头痛的典型先兆
1.2.2无偏头痛头痛的典型先兆
1.2.3无头痛的典型先兆
1.2.4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1.2.5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
1.2.6基底型偏头痛
1.3可能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综合征
1.3.1周期性呕吐
1.3.2腹型偏头痛
1.3.3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
1.4视网膜性偏头痛
1.5偏头痛并发症
1.5.1慢性偏头痛
1.5.2偏头痛持续状态
1.5.3无脑梗死性持续先兆
1.5.4偏头痛性脑梗死
1.5.5偏头痛诱发的癫痫发作
1.6很可能的偏头痛
1.6.1很可能的无先兆偏头痛
1.6.2很可能的有先兆偏头痛
1.6.3很可能的慢性偏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A、至少5次发作符合标准B~D
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不成功)
C、头痛至少具备以下特点中的2条:
1、单侧
2、搏动性
3、疼痛程度为中到重度
4、日常体力活动可以加剧或造成避免日常体力活动(如散步或爬楼梯)
D、在头痛期间至少具备以下中的1条:
1、恶心和/或呕吐
2、畏光和畏声
E、不归因于其他疾患
有典型先兆偏头痛的IHS诊断标准
A、至少2次发作符合标准B~D
B、先兆至少包括以下中的1条,但无活动力减弱:
1、可完全恢复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症状(如视野缺损);
2、可完全恢复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症状(如麻木);
3、可完全恢复的言语困难。
C、至少符合以下中的2条:
1、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
2、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接连出现≥5分钟;
3、每个症状≥5分钟并且≤60分钟。
D、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符合无先兆偏头痛B~D标准的头痛
E、不归因于其他疾患。
治疗偏头痛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会产生较大副作用,如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或已有较明显的副作用产生,应尽量酌减或停止西药的使用,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受到了极大的肯定及确定,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不仅有效,而且不会引起副作用,其优势明显优于西药对于偏头痛的治疗。
中医治疗偏头痛一般从血瘀、肝风、痰浊等方面辩证论治:
一、偏头痛是由于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感上犯于我们的头部,导致体内的清阳之气受到阻力,从而导致气血不畅,引起偏头痛。
二、精神经常处于紧张忧郁的状态,会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从而引起偏头痛,而且恼怒太过,气郁会化成火,导致肝阴被耗,从而影响青阳之气,导致偏头痛的出现。
三、饮食不节素也会导致偏头痛的出现,饮食不当会导致痰阻脑脉,痰瘀痹阻,气血不畅,这些都会导致脑清阳之气受到阻力,脉络失养而痛。
中医经络针刺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效果犹为突出彰显,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国医大师弟子、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国医大师弟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世界针联套针中医研究院院长侯国文教授经多年研究发明的多功能皮下套管针灸针疗法(以下简称套针)在对偏头痛的治疗中,因其俱有着绿色安全、无痛苦、无不适感、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特点而广受人们的欢迎及肯定,在众多治疗偏头痛的疗法中可做为首选疗法而进行推广使用。
案例分享
张某,男,37岁,因头部左侧疼痛多年求医未果而于我处就诊。
自诉:每当头痛发作,可出现眩晕、听力减退、视力模糊、意识反应迟钝等现象,特别是左眼眼眶左侧外区域疼痛更甚,有种血管要憋炸、肌肤烧灼的感觉,头痛发作时心情烦躁、易怒等心理变化,喜欢安静、灯光暗的地方,不喜欢喧闹明亮的场合,最近因工作原因发作频繁,疼痛更比以往巨烈,服用止疼药物已无多大作用且怕西药的毒副作用而不敢加大服药量,听人说我处侯氏套针专治疼痛,所以抱着一试的心态前来就诊。
分析:综患者自诉,又了解到患者头痛无家族史、无活动力减弱、无不良饮食习惯等,患者为公司业务骨干,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而易怒以求宣泄压力,为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从而导致肝气郁结而不得宣泄,以致肝气上扰导致偏头痛的出现。
经络诊察:一切病症几乎都可以经络诊察检查出其相应的病变穴位,用医用棉签于患者左侧太阳穴处点按探穴,引起患者头痛发作,于是,将太阳穴定为治疗点(阿是穴)。又思,足太阳膀胱经起于晴明而止于至阴,于左侧颈四处膀胱经上自下向上又定一进针点,以起扶正祛邪之功效。
针具选择:选用两支1.0ⅹ25mm套针进行治疗。
进针点的选择:以丝竹空穴为进针点,针尖所向太阳穴处之阿是疼点;左侧颈四膀胱经为辅助治疗点,针尖所向自下向上,以起扶正祛邪之功用。
治疗经过:先于丝竹空穴处皮肤常规消毒,医者双手清洁消毒后(一定要当着患者的面消毒双手或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取1.0ⅹ25mm套针一支,左手捏提起皮肤少许,右手拇、食、中三指捏持套针针柄,针尖所向太阳穴处阿是穴痛点,快递刺入皮下,而后沿皮下缓缓进针,离疼点约1~1.5Cm时停止进针,以免刺进颞浅动、静脉。进针完成后,行弧形摇摆三分钟,抽出实芯针体与空芯针体,将软管再退出少许,用弯头止血钳夹扁软管尾部,取套针专用防水创口贴粘贴牢固,留置软管二十四小时。仍取1.0x25mm套针一支,再于左侧颈四膀胱经上刺入一支套针,针尖所向自下而上,依上法行以操作后,同样留置软管二十四小时。第二天取出软管(注:太阳穴处留置的软管因处于颞浅动、静脉附近尽量由医者取出)。每两天治疗一次,五次(计十天)一个疗程。
结果:第二天患者前来取软管时即兴奋的告之,头痛从昨至今时没有发作,对套针治疗感激不尽,患者自言已看到头痛症愈的希望!患者感慨中医学的伟大,套针的伟大,感激侯国文教授发明了如此好的套针疗法!当然,也没有忘记感谢我对他精心的治疗。一个疗程治疗结束至今近十个月了,回访患者,近十个月来,未再服用任何药物而头痛却未有发作,对中医学、对侯教授、对我、对套针疗法表示感谢!
结论:侯国文多功能套针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是肯定的且不易复发,临床疗效是可喜的,值得肯定的。偏头痛也属于顽固性头痛的一种,但顽固性头痛分为多种类型,一定要加以区别,同时要有一定的经络诊察经验。如上一篇文章中的颈源性头痛,同样需要以经络诊察来找寻确定准确、真正的病变点(经络穴位上的阿是痛点),再一点是头痛的区分也是必要的,若以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是对偏头痛的治疗是无效的。由此可以得出,顽固性头痛并非真正的顽固,而是没有找对治疗方法,而侯国文多功能套针疗法正是疼痛的克星,只要找对了治疗点(阿是穴、经络上的阿是痛点),侯国文多功能套针疗法是攻无不克的。有时,我们运用侯国文多功能套针疗法治疗疼痛病症疗效不彰显,只是没有找对治疗点(阿是穴、经络上的阿是痛点)而已,只要找对了治疗点(阿是穴、经络上的阿是痛点),无非是治疗次数、时间的问题,侯国文多功能套针疗法在疼痛的治疗上是几无失手的!
最新培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