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文化悦民丨泰安有位书痴管理员

通讯员孙晓雯

“老王,这么晚来借书,打扰你了。”“没事,我干得就是这件事,有需要随时再来。”这样的对话,在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办事处粥店社区的“农家书屋”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作为图书管理员,今年69岁的王庆臣在这个岗位上一待就是十五年。为了方便读者借书,后来他干脆住在了书屋里,每天与6万余册图书为伴,“有人借书是好事,我愿意为他们当好服务员。”

6万余册图书

哪本有没有问他都知道

粥店社区的“农家书屋”年8月正式开放,全部实行免费借阅。15年来社区书屋变化很大,藏书从册递增到6.5万余册。王庆臣一直是这里唯一的管理员,除了图书管理井然有序,他还把整个“书屋”打扫得纤尘不染。社区“书屋”里没有电子借阅和图书管理系统,所有图书管理工作都是王庆臣人工完成。不能在电脑上检索,怎么知道咱这“书屋”里某本书有没有呢?直接问问王庆臣就行。

他的大脑和一笔一划写就的记录就是整个“农家书屋”的数据库。这6万来册书,他几乎张口就能答上来,并且这个正确率在90%以上。目前,有多个家庭办了借书证,一个证上能有40多个记录,读者达人次。除本社区居民外,还辐射到办事处机关、附近10余个社区及周边部分乡镇、街道。图书室开放至今,有爱看书的家庭已经换了20多个证了。

吃住在“书屋”

最长一个月没回过家

社区“农家书屋”实行全天开放,节假日不休,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不论是本社区还是其它社区的读者全部免费借阅,工作量很大。王庆臣平时就住在社区“书屋”里,而自己的家就在同一个小区里,走着回去用不了五分钟,但是他最长一个月却没回过家。孩子在外地工作,妻子有时包了水饺给他送来。

除了日常打扫卫生、借书还书,他还要随时对图书重新归类整理、倒架、排序、补贴书标等,总觉得自己每天的时间不够用。书屋经常会接到新书,他每次都是在晚上关门后才开始整理上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习惯了围着书屋转一遍,看到图书都归位了,他才能放心的睡觉。利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一本一本登记、整理、统计、贴标签,每一项工作都认真仔细。他严格按照要求把借阅管理制度上墙,把所有图书信息进行存档。图书室每天按时打扫,一直保持窗明几净,图书室内外一尘不染,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

王庆臣还定期对群众进行回访,听取大家对图书室管理和维护以及对出版物需求的意见,及时进行改进并向上报送。他把图书室管理的有章有序,有始有终,使图书室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每一本书都得到充分的利用,让图书室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家。平时大家都在上班,午饭和晚饭成为借阅图书的高峰期,很多时候,他一顿饭要吃1、2个小时,等忙完了,饭菜也凉了,但他却坚定地回答,“我宁肯不吃饭也不能耽误读者看书。”

凭着这股热情,十几年间他不断整合图书资源,拓展服务空间,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老王这人闲不住,份内的事情全部做好,不归他的事他也积极帮忙。”听到这些话,王庆臣笑了,“我喜欢这份工作,多干点活心里也高兴。”从年在大队的图书室当管理员,到后来被选拔到街道图书室工作,再到退休后回到社区的“农家书屋”,王庆臣和书打了四十多年交道。自己是打心眼里喜欢干这活儿。

细心做好读者服务

培训多名图书管理员

有人觉得,图书管理员很小,干的事情也很枯燥。但王庆臣却认为,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很神圣。“我们管理的是图书,传播的却是文化和思想。”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王庆臣在书屋内细心地为读者准备好茶水、毛巾、肥皂、老花镜、幼儿座和舒适的阅览桌椅,还设立了“书讯”“读者园地”“温馨提示”“读者留言”等栏目,每年都举办读书比赛等读书阅读活动。他多次为粥店街道培训图书管理员,有力地促进了粥店街道“农家书屋”规范管理和快速发展,目前,粥店街道“农家书屋”已实现全部覆盖。

来书屋看书、借书的人越来越多。如今,粥店社区书屋已成为居民的知识加油站、情感交融所,激发了居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活跃和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在王庆臣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书屋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省级百家优秀农家书屋”“市十佳农家书屋”等荣誉称号。王庆臣先后被评为“市十佳图书管理员”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社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没有震撼人心的感人画面,有的却是真真切切的默默付出和年复一年的执着坚守。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igroup.net/fxzl/11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