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银证券,余嫄嫄、徐中良)
行业数据回顾及展望
全球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明显。年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下跌,9月、10月PMI分别为49.8%、49.4%。年多个G20经济体的PMI持续跌至荣枯线附近,10月日本及美国ISM制造业PMI分别下滑至50.7%、50.2%,欧元区制造业PMI跌至46.4%。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7-11月我国制造业PMI分别为49.0%、49.4%、50.1%、49.2%、48.0%,PMI数据在荣枯线附近震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占全球产出三分之一以上国家的经济将在今年或明年的部分时间出现收缩,经济增速放缓已波及全球。
年10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从7月的2.9%下调至2.7%,并认为增长放缓至2%以下的可能性为25%。出口层面,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在年快速上行后大幅回落,目前主要经济体中美国、欧盟、中国出口增速仍保持正增长,日本出口增速偏弱,年二季度同比下滑2.29%。
年1-9月行业营收与PPI指数同比增速回落,利润有所分化
年1-9月,国内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子行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然而同比增速在年大幅提升后不断回落,其中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营收增速由27.7%下降至15.2%,化学纤维制造业营收增速由14.6%下降至7.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营收增速由5.5%下降至0.5%。行业利润总额方面,年1-9月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利润总额受国际能源价格高企以及国内疫情等影响同比分别下降62.5%、1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相较于全年88.4%的增速大幅回落,一方面由于年基数偏高,另一方面俄乌冲突等影响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导致不同子行业盈利分化。价格方面,自年化工PPI指数当月同比增速加速冲顶后,年1-10月化工PPI指数同比增速持续回落,年10月化工PPI、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PPI、化学纤维制造业PPI同比增速均由升转降,分别为-2.6%、-4.4%、-1.1%。从具体产品价格来看,截至年11月18日,年年内均价较年均价上涨的产品占59.4%,涨幅超过30%的占比15.8%,其中6个品种均价同比上涨超50%,分别是NYMEX天然气、离子膜烧碱、浆粕阔叶浆、磷矿石、氯化钾、纯吡啶。综合以上信息,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后由高位波动下行。年三季度受全球宏观增长放缓、成本端支撑减弱、下游需求疲软等影响,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相关产品价格回落,叠加去年高基数效应,PPI持续下行。
从库存数据来看,在年疫情之后,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成品均经历了累库、去库、库存触底、再次补库、再次去库存的周期。相比于此前的库存周期,当前库存水平更高,且国内外需求均较弱,本轮主动去库存的周期或延长。
需求端展望:当前下游需求低迷,未来内外需有望复苏
从国内市场来看,年1-10月汽车产量为2,.86万辆,同比增长8.09%,销量同比增长4.60%。年汽车市场受疫情反复等影响,终端市场承压,但随着国家稳经济政策、车辆购臵税减征政策等加快落实,汽车市场缓慢复苏。年1-10月国内房地产市场处于低位,地产施工、竣工、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均大幅下降。受海外通胀高企影响出口、地产行业低迷、疫情抑制消费需求等因素影响,我国家电市场持续疲软,年1-10月彩电、空调产量累计同比相较于年年初出现大幅下降,家用电冰箱产量累计同比均为负值。
从出口情况来看,年1-10月我国出口金额当月同比波动回落,10月出口金额同比下滑0.3%。此外,年1-10月我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位于50%荣枯线以下。
化工行业下游需求及出口有望复苏。年需求端表现低迷,随着美联储加息逐步放缓、国内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落地见效,年国内外需求有望整体复苏。年11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宏观经济环境有望逐渐改善,化工行业下游需求或持续提升;11月13日,央行、银保监会联手出台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产业链相关化学品需求有望向好。未来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内化工产品出口有望迎来复苏。另外,受到俄乌冲突、欧洲天然气供需格局紧张、海外能源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欧洲化工品生产成本大幅上涨,海内外价差拉大,有利于我国化工品出口。
供给端展望:产能持续向优势龙头企业集中
自疫情爆发以来,化工行业各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于年触底,此后冲高回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与橡胶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于年一季度达到极高峰值后回落,化学纤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则于年一季度达到极高峰值后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1-10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20.4%,化学纤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27.0%,塑料与橡胶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8.6%。从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在建工程数据来看,年前三季度化工行业在建工程为8,.52亿元,较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4.02%。从主要企业在建工程看,年三季度末中国石油在建工程为2,.7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34亿元;中国石化在建工程为1,.9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亿元;东方盛虹在建工程为.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4亿元;万华化学在建工程为.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亿元,对全行业在建工程增长均有较大贡献。年前三季度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东方盛虹、万华化学、荣盛石化、恒力石化、桐昆股份在建工程较高,合计占比达到71.55%,新增产能持续向龙头企业集中,未来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成本端:年供需矛盾趋缓,国际油价有望回落
年国际油价高位运行。截至年11月21日,年WTI原油连续合约收盘价均价为96.53美元/桶,同比上涨63.27%,Brent原油均价为.15美元/桶,同比上涨62.00%。年上半年,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油价突破上行,期货市场,布伦特主力合约最高价格一度接近美元/桶,创下近10年的最高价格。年下半年,受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以及欧洲经济低迷,中国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较二季度略有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原油需求增速放缓。年全球原油需求有望继续提升,但增速放缓,11月份OPEC月报数据预测,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为9,万桶,同比增长万桶,年全球总需求有望达到1.亿桶/日,同比增长万桶/日;EIA在11月份的《短期能源展望》中预测,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为9,万桶,年全球原油需求为1.01亿桶/日。展望后市,传统能源相比于新能源,依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及品质优势,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保持稳定,全球能源总需求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是由于多国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持续冲击,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持续加大,原油需求增幅收窄,且存在下调空间。
全球原油库存仍处于低位水平。全球原油库存一般由经合组织(OECD)战略原油库存(SPR)、商业原油库存、海上浮仓、以及非经合组织原油库存构成,根据OPEC的统计数据,截止到年三季度末,全球原油库存为.6亿桶,相比于年初增加了1.58亿桶,但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分结构来看,经合组织、美国、日本的商业原油库存二季度以来持续回升,逐步接近或达到近五年的低位水平线附近,这主要是由于多国持续释放战略储备原油补充商业原油库存,参考OPEC的统计数据,年以来,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战略储备原油累计分别减少1.76亿桶、3,万桶、2,万桶。
供应端,OPEC油气产量存在提升空间,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