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jydxy.com/m/
直截了当,只说干货
付费duoduo
这是Danna的第81篇分享
这两天在家里研究新规重疾,从已经发布的新产品来看,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乏善可陈!少数几款产品责任还不错,但费率上涨的也是很明显。
所以,对于1月后来找我咨询重疾险的客户,我都会建议再等等,到3月底再来看看,后续产品陆续上线,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产品。
利用这个空档,是时候好好整理下关于理财险的知识来供大家参考。
之前我写理财险相关主题的文章很少,为啥呢?
因为觉得理财险太简单了,没有复杂的条款,就看确定利益表就行。
有时候跟我团队小伙伴开玩笑说:给客户推荐理财险,都不能体现我们的专业性。。。。。。
但跟多位客户沟通后发现,理财险是“虚假宣传”和“过度包装”的重灾区,客户经常会被误导,大家对于理财险的了解还是很有限、很有限。
不过今天不打算说那些营销套路,就先说说买年金险的必要性。
起因是上周有个25岁的年轻男士跟我讨论年金险时,坚定的认为买年金不如买基金,买年金就是交智商税。
对于前半句,一定情况下适用,但对于后半句我完全不赞同。
(提前说明:以下说的基金是指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而不是货币基金或债券型基金;下文中提到的理财险是指利益确定并且利益高的产品,不是万能、分红之类利益不确定的产品)
1/对于不具备基金入场基本素养的人而言,买理财险优于买基金
跟我讨论的这位男士虽然年纪不大,但基金定投已经好几年,对指数基金、股票基金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良好的投资习惯让他获得较高的收益。
他理解高收益背后可能是高风险,对资金波动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不会因为某天基金亏了5%就失眠焦虑。
基金定投通常的做法其实就是选定某支基金,通过定期(比如每周或每月)等额分批买入,由此摊平投资风险,进而随着基金净值上涨而获利。
看上去是不是很容易,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却很考验人性。我自己也买基金5年左右,个中滋味深有体会。
先来看看我的血泪史:
这支基金是我在年2月开始定投,每周定投,想作为孩子的教育金。
定投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到年4月某天突然打开账户一看:天啦,定投1年,居然还没有盈利!!要是一直跌怎么办?然后就停止定投了。
后面一直放着,期间有过高点,但没有及时止盈退出。到年5月着急用钱就取了出来,净亏15%左右。
现在回过头来看,回顾过去4年的市场行情,我之所以不能获利有这几个原因:
1、当时的我不具备辨别、选择优秀基金的能力,选择的这支基金不具有长期高增长性,如果我选的是消费、医疗、互联网科技相关主题的主动性基金,可能盈利会好很多。
2、我对市场波动承受能力不够,没有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克制住内心的恐慌,没有坚持定投纪律。
3、没有时间盯盘,导致错过阶段性高点,没有及时卖出。
4、我拿不住,耐心不够,没有坚持到盈利才卖出。
5、资金被挪用,卖出时,我确实需要用钱。
我自认为我还是一个很好学、喜欢钻研并且自律克制的人。但即便如此,因为缺乏系统的方法、足够的耐心和经验,而遭受亏损。钱放进去3年,最终亏损15%离场!
所以,买基金没那么容易,选择什么样的基金,什么时候入场,什么时候离场,都是学问。
所以,对于买基金,追涨杀跌是人性使然,能够坚持定投一个完整的微笑曲线的人并不多。
当然,我并没有因此放弃。年我转行到保险经纪人后,时间灵活,就有更多时间研究基金。
经过大量的学习后,年情况好转,自己琢磨出了些门道,收益也好起来。对市场波动已习以为常,对下跌淡然处之,因为知道这可能是很好的加仓机会。
当我认识到基金可能是个很好的财富增值途径的时候,我曾建议身边的亲人朋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