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壹刀剑拔弩张之际,我去了趟朝鲜h

“用廊坊的GDP,养活了上海市的人口,还腾出手来发展核武器。”

这是网上最近的一个段子,没错,说的就是朝鲜。

怎么做到的?这在许多人看来简直就是谜之景象。

BBC记者尼克·丹齐格尔在一篇文章中形容平壤新建的高楼“像速生的蘑菇一样”拔地而起,这与他四年前看到的景象相比已经“今非昔比”。

这是叨姐于最紧张的“四月危机”时刻在平壤拍的视频↓↓↓

假平壤?

坊间一直有传言,真实的平壤都被虚假的装饰隐藏起来,游客接触不到真正的平壤。

没错,国内网站上有关朝鲜的游记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所有的路线、景点几乎如出一辙。但在几番探寻之后,叨姐感觉国内旅行社的操作很可能是重要原因。

我在平壤碰到过一些欧洲的小团,甚至还有一人成团的,有的是因为语言原因不得不单独成团,有的则是因为私人定制。朝鲜导游告诉我,国内旅行团在勾选景点的时候基本上大同小异,所以中国游客拼团的情况很常见,因为路线完全一致。但朝方旅行社也接受私人订制旅游路线,如果提前要求,去游乐场和社区逛逛都是没问题的。

平壤街头有不少这样的便利店,里面卖的主要是瓶装水和一些零食。

另外,游客确实被要求不能脱团单独外出,但是如果提前跟导游沟通,在导游的陪同下也是可以到处逛逛的,一般游客提出的要求如果不是太离谱,朝方导游都会尽量满足。

对于网传禁止随意拍照,普通游客不被允许携带长焦镜头进入朝鲜,6年前我去新义州的时候确实也曾被这样要求。但是这次去平壤,用手机拍照却几乎没有太多限制——除了军人和领导人像不允许随意拍摄(这样的要求放在别的国家也完全可以理解),其他地方叨姐基本上是一路走一路拍的。

这里随意上点街拍。

平壤火车站广场。

平壤市区到郊区的路上。

相当于中国六七十年代?

尼克·丹齐格尔在文章里这样描述他最近看到的那个平壤:

“第一天晚上去的那个,感觉像是在任何一个亚洲国家的大城市。邻桌坐着一对衣着相当抢眼的情侣,她裹着普拉达,他穿着夹克衫。两人都低着头看手机,朝鲜本土生产的手机。她正忙着发短信,他在看什么应用软件。两人偶尔抬头对话,吃的是快餐,炸鸡块蘸酱料,喝的是水果沙、冰啤酒。”

叨姐觉得,这个场景是比较可信的。平壤的百货大楼、电影院、游乐场、咖啡厅都在悄然增多,一个平壤普通职工的收入大约在到朝元,而朝鲜的住房、粮食、医疗和教育是绝对免费,因此平壤市民可以有更多的休闲方式,比如看一场电影大约需要10朝元左右,看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大约是朝元。当然,粮食依然是稀缺且昂贵的,六七千朝元据称只能在市场上换来一公斤大米。

为外宾表演节目的中学生。“在朝鲜,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在长相上都是经过挑选的”——对这个传言,叨姐表示相信。

朝鲜国产的智能手机同样价格不菲,普通款的有多美元的,贵的有多美元的(在朝鲜西山宾馆里标出的人民币与朝元汇率大约为1:15左右)。尽管价格昂贵,但手机正在逐渐成为平壤人社交的重要载体。目前朝鲜还没有类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igroup.net/fxyy/7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