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先爬后走rdquo和

俗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意思是指宝宝在不同的月龄,会学会不同的技能,等宝宝到了一周岁左右时,能够学会走路。

可是有些宝宝还没有学会爬行,却已经学会了走路,家长会很高兴,觉得宝宝发育得很好,但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

宝宝不爬就走,不一定是好事

娇娇在宝宝5个月大时,由于要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所以就请婆婆过来帮忙照顾宝宝,后来干脆让婆婆把宝宝领回家,娇娇休息的时候会去看宝宝。

宝宝在8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走路了,娇娇感到很高兴,觉得婆婆把宝宝照顾得很好,所以宝宝才会发育得这么好。

宝宝现在已经三岁了,前段时间刚上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娇娇家的孩子走路时总“顺拐”,手脚不协调。

最终找到了原因,是因为婆婆在照顾宝宝时,希望宝宝早点学会走路,宝宝还没有学会爬行,婆婆就扶着宝宝的胳膊,让宝宝练习走路,导致宝宝身体协调性变得很差。

“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的宝宝,将来差距明显

宝宝很早学会走路,会让家长以为宝宝身体发育得很好,大脑也比较聪明,但这只是暂时的情况,等到长大之后,“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的宝宝会出现很大差距。

最明显的差距,就是身体协调能力不一样。

宝宝刚出生时,身体协调能力比较差,所以需要不停地锻炼。宝宝在练习爬行时,需要四肢以及身体的配合,能够锻炼身体协调能力,胸部、腹部、四肢的肌肉也会得到锻炼。

先爬后走的宝宝身体协调性会更好,将来走路时不容易摔跤,而没有学会爬行就开始走路的宝宝,虽然走路比较早,但是走路时会特别不稳,容易摔跤,这是因为宝宝身体协调能力比较差。

两种宝宝的大脑发育情况也不一样,先爬后走的宝宝更聪明。

因为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各个部位需要配合,大脑会下达更多指令,能够促进大脑发育,而在掌握平衡的过程中,小脑也会得到锻炼,所以宝宝大脑发育就会很快。

但如果宝宝先学会了走路,就缺少了爬行的这一环节,大脑就得不到发育,将来想要弥补会比较吃力,大脑发育不如那些先爬后走的宝宝。

在感官能力方面,两种孩子的发育情况也会有很大差距。

宝宝在爬行时,大脑中掌管前庭系统的部位会得到锻炼,这种宝宝的平衡感很好,感官能力也比较强,将来不会晕车、晕机和晕船,做事情时也能够集中注意力,不会经常走神溜号。

但宝宝如果没有练习爬行就学会了走路,以后也很不愿意爬行,这种孩子的感官能力得不到锻炼,将来可能会出现感官系统失调,可能会经常性思维分散。

家长别急着让宝宝学习走路,要遵从宝宝的发育规律

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不一样,但是会有一定的规律,家长不可以“拔苗助长”,而是要遵从宝宝的发育规律,只要做好引导就行了。

在宝宝7-8个月时,家长要让宝宝练习爬行,等宝宝学会了爬行之后,再让宝宝学习走路,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

如果宝宝现在已经学会了走路,而之前也没有练习过爬行,家长不要担心,可以从现在开始培养宝宝,不断纠正宝宝,还有挽救的余地。

家长应该让宝宝练习爬行,不过在练习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在一旁引导宝宝,并且给宝宝创造出一个安全、适宜的爬行环境。

宝宝练习爬行时,家长要做到这几点

1、让宝宝在垫子上爬行

假如地面很粗糙,宝宝在爬行时,可能会磨伤膝盖及手部。如果地面过于光滑,摩擦力比较小,宝宝爬行时容易摔倒。所以家长要让宝宝在垫子上爬行,可以把褥子铺在地面上,也可以去购买爬爬垫。

2、要把宝宝保护好

家长要把地面上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尤其是一些体积比较小的玩具,宝宝好奇心比较强,容易把小玩具吞进肚子里。家长还要把家具的棱角处包裹好,以免宝宝碰在上面而引起危险。再就是一些插座插排,不要让宝宝碰到。

总之,宝宝发育会有规律可循,家长不要打破这种规律,应该先让宝宝练习爬行,再让宝宝练习走路,切勿“拔苗助长”。

学习母婴育儿知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igroup.net/fxot/8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