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news/a_5902650.html今天的文章要从一段和客户的对话开启:客户问:“最近有什么保本的理财产品吗?”我说:“现在理财不承诺保本的。”其实有没有发现,现在的银行理财和以前的银行理财已经不同了。您还记得以前的银行理财对于收益率部分是如何表达的吗?一般会用预期收益率表示。而现在的理财基本都是用业绩比较基准来表示收益率。你不要看这么几个字的差别,但意思明显差很多。原本的预期收益率,虽然合同条款里也不会直白的说本金安全,但是预期基本就表示了到期基本可以拿这么多收益,那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既然收益都是可以拿到的,自然理解本金是顺其自然会给的。目前的业绩比较基准就有些不同。我们要把“比较”和“基准”分开来看。什么是“基准”?直白一点你可以理解为及格线,就像我们读书时考试要60算及格。那么银行净值类产品的投资标的多以债券、存单为主,基准也普遍是定期存款利率或者中债指数等等。什么是“比较”?那自然是实际业绩和基准业绩的比较。就好比考试虽然60分是及格,但是成绩优秀的同学总希望自己的分数是可以更接近分的。衡量产品组合获取超额阿尔法收益的能力,也是对于投资管理人投资能力的一种考验。我给各位举例:就拿招行下周要开始销售的卓远一年定开5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写着“3%-5%”,简单理解是投资经理要把到期收益率做到这个区间内才算及格。但是对于产品管理团队来说,如果只是做到及格的人收益率,在如此积累的金融市场里,显然是完不成对于产品管理人KPI的考核的。就和我们小时候读书拿分数排名一样,产品管理人要拿收益率排名,所以每个优秀的产品管理人都不会只是盯着基准收益率去的,更多的会追求超越基准的收益率。更何况当下很多的净值型理财合同条件在费用部分还会有个“浮动管理费”,这个其实对于产品管理人也会行程动力。因为投资经理只有努力把产品收益率做得越高,投资者会越来越认可我,我还可以有真实的收入提成,算是名利双收哦!平日里我常和客户说:“不要老是想着赚钱都要自己拿,其实拿出一部分激励下投资人,可能你拿到的会更多。就像父母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会奖励,受到鼓舞的孩子,下次就会做得更好”。大道至简,生活中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关键靠自己悟,懂得放下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当下的理财产品在收益表达上已经不一样。预期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的。如果遇到极端情况,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也会低于业绩比较基准,但是大概率来说,各家银行都会努力做到业绩比较基准以上,因为内涵体现的是银行综合的投资能力和品牌效应。除了收益率的表现变化问题,其实投资的资产比例也发生改变了。普通投资者要明白,不同类型不同比例的投资资产,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持有期收益率。之前在给客户配置基金的时候也提到过,不要单去看这个基金是股票型基金还是混合型基金,不是股票型基金的风险就一定比混合型基金大,关键看基金经理持股的比例。如果一个股票型基金和一个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持股行业类似,并且仓位都是90%,那其实净值波动幅度是差不多的。如果同样是两个混合型基金,一个基金经理持股60%,一个基金经理持股90%,那相对的投资回报率和下跌回撤的净值波动会有很明显的差别。所以我一直说可以用更少的仓位,更好的控制下跌,且可以取得更好收益的基金经理是更牛逼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跌少涨多型”。其实说回银行理财产品也是一样的。为何我说现在的理财产品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依然拿招行的理财举例,来看两个产品的投资方向和比例:1、等待改革的聚益生金系列:2、净值型的卓远定开系列3、睿远平衡系列很明显,投资方向和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净值类产品里越来越多的会添加权益类资产(直白点就是股票)。股票资产的加入,就会存在两个问题,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产品收益率超越业绩基准的比重会高一点,股票行情不佳的时候,产品收益率超越业绩基准的比重就会会低,如果遇到大熊市,可能还会出现负数。其实不单单是股票类资产会有涨跌,债券市场也会存在涨跌的,这也就是前段时间很多银行债券型理财出现净值变负的原因。风险和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理财产品中股票类资产的占比越是高,持有期内承担亏损的概率自然会大一点。其实说到这里,你会发现净值化后的银行理财其实和公募基金产品也没啥太大的差别了,基本一样的投资方向,一样要承担持有期内的净值波动。所以现在开始单一只用“银行理财”还是“公募基金”来投资您的资产,已经不太合理了。对于众多普通投资者来说,不要再觉得银行理财产品就是无风险的,基金就是有风险的。以后要多问问这个产品有多少比例投资在股票市场?有多少比例投资在债券市场?一般知道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大概率可以知道产品的风险等级是否匹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个人觉得,其实从1-2年的持有纬度去看,20%-30%的股票资产投资+70%-80%的债券资产投资,收益回报率的稳定性还是很不错的,也是比较适合普通投资者选择的产品,这个类型产品我们给了一种叫法“固收+”,其其实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公募基金,固收+产品还是挺不错的。看到这里的普通投资者,下次不要再和理财顾问说我:“要买个保本的理财产品,应该说我要买个投资股票占比较低的产品”。各家银行根据国家要求成立了银行子公司之后,随着净值化理财的覆盖面越来越宽泛,现在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的边界在越来越模糊,单一强调银行理财基金,已经变得意义不大。因为边界越来越模糊,外加金融圈内也有提到过,银行未来也可以申请公募牌照。未来银行发行类似公募基金的全股票投资产品也慢慢成为现实。银行体系内流行这么一句话:“招行的零售业务,一直在被追赶的道路上”。在招商银行子公司招银理财成立以来,目前招银理财在业内的管理资产盈利能力排在前列,并且一直在拓展投资理财新模式和新的产品线。说到理财子公司,最近一直有客户问我:“银行的理财产品和理财子公司代销的产品有何区别?”这里给普通投资者普及下理财子公司:理财子公司是获得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类信托”的综合牌照的公司。银行为什么成立理财子公司?一句话解释:响应国家金融政策改革的号召。(国家要你改,你不得不改)1、将理财业务单独成立公司,使得理财在法律的地位上更加明确,有利于加大风险隔离,建立资产管理的的有效风控制度和激励机制。2、更好的使二者隔离,设立理财子公司后,防止表外产生的风险影响到表内其他业务,实现真正的风险隔离。3、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明确了理财业务的法律地位,商业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之后,使商行能够名正言顺地开展理财业务。改革之后对于银行来说,未来通过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都会使用“代销”的字样。其实现在银行产品都在做这个方面的改革。但是我想和普通投资者强调的,代销并不代表银行就不会监管了,其实很多投资产品的投资团队还是一样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也未曾发生改变,其实不必太过忧虑“代销”,核心还是要放在产品内配置各位资产的比例。同样给各位举例:招行的明星理财睿远平衡定开系列,产品基础条款都没改变,但是发行放从29期产品开始转变成了招银理财代销,但其实投资团队还是一样的,投资风格也为改变。普通投资者,以后不要看“代销”就紧张,看全了产品说明书更重要。前文和各位提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其实是拥有综合牌照的,未来理财子公司需要在市场里去和公私募基金去博弈,出色的业绩还是必要的参照物。目前业绩还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弱项,这个需要时间去累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成立初3-5年各条线产品的业绩就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中国金融市场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是拿业绩来区分产品优劣和选择投资机构的。招银理财的投资理念是“用慢功夫做深入研究”。很多时候我们在不停赶路中会更容易迷失方向,反而停下来可以看到更美丽的风景。其实投资理财也是一样的,只有把基本功打扎实了,把对事物的认知都摆正确了,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最近很火的高瓴资本张磊总《价值》一书,前2章表述他自己成长经历的部分,其实也是在表述这个意思。投资里很多时候就像那本书名《思考的快与慢》,挺有意思。招银理财成立之后,产品条线一直在拓宽丰富,从传统理财全面转向净值型理财。产品类型也完整覆盖了灵活支取产品(朝招金)、债券型产品(金葵定开)、固收+产品(卓远定开)、量化对冲产品、挂钩指数的期权产品(全球动量)、最近马上有要推出全股票产品(沪港深1号周开产品)。这一切的设计都是为了投资者可以在招行一站式做好大类资产配置,不忘初心,做中国最佳的财富管理银行。文章最后给招银理财首款股票产品---沪港深1号周开产品打给小广告吧。该款产品丰富了招银理财全股票类投资的比重,产品类似一款股票型基金,风险等级R5,由原先红杉资本二级市场核心投资管理人朱红裕先生管理。朱红裕总原先从业与银河基金、国投瑞银,之后又和尚健总一起投身红杉资本的国内二级市场投资基金,并且取得同期非常不错的投资回报。投资风格偏稳健,主要聚焦先进制造、医药生物、大消费和TMT并且看好港股未来的投资机遇如果对这些领域认同,并且愿意耐心持有的客投资者,值得合理配置,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投资理财有风险,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购买需谨慎)王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