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腹泻的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腹泻拉稀是猪嘴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的比例可占猪场疾病的50%左右,拉稀不仅会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严重的还会导致病猪伤亡(严重时死亡率可达%),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导致猪腹泻拉稀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由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如猪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以及轮状病毒等),有的是由细菌性疾病引起的(如大肠杆菌黄白痢,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增生性肠炎以及猪痢疾等),有的拉稀是由寄生虫性引起的(如猪球虫,猪毛滴虫病等),有的则是由饲养管理不良导致的腹泻拉稀(如饲料发霉和变质,母猪奶水不好,仔猪保暖没有做好等),所以在面对猪腹泻拉稀这一常见病症时,我们要对常见的几个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一)病毒性原因

1:猪瘟

猪瘟多见于哺乳仔猪和保育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40-41度,采食量下降,神经不好,怕冷扎堆,出现顽固性拉稀,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大便多为黄色味道恶臭,同时病猪有类似感冒鼻塞的症状,到了中后期,可见病猪耳朵发紫,腹部和臀部皮肤出血,拉稀和便秘交替发生,死亡率高达50%-80%。

首先,猪场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尽量自繁自养,并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其次要做好猪场猪瘟疫苗防疫工作,仔猪断奶时免疫1次猪瘟疫苗,35天二免和70天三免,目前市面上有猪瘟脾淋苗效果最好,但是它存在价格高,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等缺点。

2: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这两个病的病原都属于冠状病毒,每年10月份至第二年的4月份件,尤其是春节前后,是这两种病发生的高峰期,有的猪场发生过猪传染性胃肠炎后一段时间又发生流行性腹泻,一个猪场一单感染本病后,各种日龄的猪均可发病,中大猪抵抗力较强。

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不吃拉稀,中后期拉水泥样灰色大便,多数拉稀5-7天少数会脱水死亡,哺乳仔猪由于拉稀造成严重脱水,死亡率可高达%,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一旦猪场发生传染性胃肠炎或者流行性腹泻,首先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疫病的扩散,第二:要加强饲养管理,包括保暖,控料,补液等措施,第三:要做好对症治疗,使用猪基因工程干扰素+希拉克一边一针治疗,同时在人工补液盐控制和缓解脱水症状,这些都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环节,由于自繁自养的母猪场发生本病时可导致哺乳仔猪的大面积死亡,所以对于未免疫母猪所生的新生仔猪出生后可以口服2毫升的庆大霉素进行预防。

3:猪轮状病毒

本病在多数猪场都存在,其中新猪场比老猪场会严重些,当饲养管理不良时(如母猪奶水差,环境温度变化大。环境卫生差等)容易诱发本病的发生,轮状病毒长发生于60日龄以内的小猪,日龄越小发病程度和死亡率越高,中大猪多为隐形感染,不表现症状,小猪主要表现为精神不好,厌食并有呕吐和顽固性水样腹泻,传染性不强,往往只会在一窝内相互传染,有时也会传给临近几窝的小猪。

本病的预防也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母猪分娩的环境卫生和保暖工作,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乳的充足供应,及时最好仔猪黄白痢防止工作,以免继发感染轮状病毒。第二:在本病常发猪场,给母猪产前6周和2周个免疫注射1次猪轮状病毒的单苗或二联苗,对预防本病有一定的效果。

二:细菌性病因

1:大肠杆菌

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或继发产生猪拉稀的病例在临床上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以及由其他病因继发大肠杆菌后产生腹泻拉稀等情况,其中一仔猪黄白痢最为常见,仔猪黄痢一般发生于一周以内的仔猪,主要表现拉黄绿色稀粪,味道腥臭,发病后迅速消瘦,脱水和死亡,伤亡率可高达50%以上。仔猪白痢多发生一周后到断奶之间的仔猪,主要表现拉灰白色稀粪,病猪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但是可以明显看到仔猪皮毛粗糙,发育迟缓,治疗后绝大多数可恢复正常,伤亡率较低。

仔猪黄白痢的预防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分别注射两次大肠杆菌疫苗,这对初乳中有较高的母源抗体而保护仔猪有一定效果,第二: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工作,使母猪吃料正常,不发生乳房炎子宫炎综合征,保证初乳的正常供应,这对防范仔猪黄白痢至关重要,第三:做好分娩舍的保暖,防潮工作,第四:使用一些保健药物提高仔猪抵抗力,防止拉稀。

2:仔猪副伤寒

本病主要发生在2-4月龄的仔猪,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并出现顽固性拉稀,粪便为水样或黄绿色带纤维絮状物,几天后耳朵,嘴巴,腹下四肢末端皮肤出现红紫色,目前本病在大猪场中发病率较低,散养户中仍有零星发病。

针对于病症治疗,可用金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进行拌料,同事肌肉注射氟苯尼考,连用3=5天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茹出现耳朵,腹下等皮肤发红发紫,可以配合维生素C和磺胺甲氧嘧啶钠肌肉注射,也有一定效果

3:寄生虫原因

猪球虫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种类的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小猪小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原虫病。

球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春秋季节的发病率要高于冬春季节,不同日龄均可感染,5-50日龄小猪最易发病,其中10日龄左右和断奶左右两个阶段是发病的高峰,据调查猪球虫的发病率占仔猪腹泻疾病的15%-20%。85%以上的猪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猪球虫病。

仔猪艾美耳属球虫主要表现严重腹泻,粪便呈粘液状并带泡沫,褐色或黄绿色,常黏附于肛门口下方,仔猪脱水明显,整窝仔猪发病率50%-%,死亡率20%-50%,仔猪等孢球虫病主要表现为刚开始腹泻时粪便为糊状。2-3天后转为谁样,黄色或灰白色,有酸臭味,发病率打50%以上,死亡率也达20%-50%。

想预防球虫的发生,首先母猪的分娩栏要做高床,保持猪舍干燥,可大大减少球虫病的隐形感染,其次若是发现母猪有感染球虫,在产子钱可用抗球虫病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新生仔猪感染本病。在仔猪出生后5-10天用康球虫病药(百球清)进行预防,有很好的效果。一旦仔猪发病时可用5%的百球清1毫升(拜耳公司生产的),并注射磺胺药物进行配合治疗,具有很好效果。

四:饲养管理因素

1:母猪因素

哺乳仔猪的腹泻与母猪的饲养管理好坏息息相关,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

第一:饲料方面:母猪的饲料配方和采食量达到标准,才能使仔猪获得足够的奶水,否则仔猪会因缺少初乳而造成先天性的免疫力不足,容易发生腹泻的现象,母猪所采食的饲料要新鲜,添加脱霉剂防止霉变,否则会造成母猪体内有毒素,连锁导致仔猪拉稀。

第二:管理方面:母猪临产前5-7天要开始减料,产后逐渐增料,并及时的清除母猪料槽中的剩料,保证母猪每次吃的饲料都是新鲜的,产后几天要强迫母猪站立,运动,促进母猪产后恢复。还可以适当的配合一些青饲料。做好母猪产后消炎。

2:仔猪原因

哺乳母猪以吃母乳为主,但随着日龄增加可额外的进行一些补料,这样可以补充母乳的不足,同事也可以提前促进仔猪胃肠发育,教槽料以及仔猪断奶后过渡料的质量好坏止关重要,可以添加一些蛋白粉,微生态制剂和维生素来调节营养平衡,以预防仔猪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拉稀腹泻,如果仔猪没有及时的迟到初乳,无法从母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和其它营养物质,会造成仔猪的抵抗力不足,容易发生低血糖,弱仔现象,进而出现腹泻的情况。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产房内的湿度和温度,产房内的湿度过高,容易使病原体繁殖的过快,易引发仔猪下痢,湿度过低,则粉尘过大,也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一般要求母猪分娩舍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

仔猪刚出生时调节体温机能不健全,昼夜温差大,环境温度变化大会造成仔猪腹泻,所以尽量保持分娩舍温度的相对稳定性,切忌突然转变,要求在保温箱货保育舍中增加保暖灯和电热板,是仔猪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温度下生长。

未完待续......

动动手,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

更多行业信息交流,请联系本人(电话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igroup.net/fxzl/6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