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l影响新生儿腹泻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出处:中国妇幼保健年第30卷

作者:周雪梅,陈海平,陆立东

江苏医院儿科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腹泻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

方法选取~年医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腹泻患儿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应用蒙脱石散和金双歧制剂进行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

结果引起新生儿腹泻的常见因素为喂养不当,使用抗生素和上呼吸道感染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另外治疗后,两组患儿血中IgA、IgG水平升高,TNF-α、IL-6以及内毒素水平降低,但观察组更明显(P<0.05)。

结论新生儿腹泻与喂养不当、使用抗生素和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金双歧制剂和蒙脱石散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新生儿腹泻;影响因素;治疗

中国图书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生儿期疾病,主要症状为患儿大便次数增加,也可能表现为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新生儿腹泻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与成人相比,新生儿各个系统发育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消化功能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腹泻等相关问题。腹泻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等,因此临床医生也应注意预防和治疗。

本组对新生儿腹泻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腹泻患儿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9~24d,平均(14±3.6)d,孕周32~41周,平均(39±0.9)周,患儿体重平均(2.9±0.4)kg。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9~25d,平均(14±3.9)d,孕周31~40周,平均(39.0±0.8)周,患儿体重平均(2.9±0.7)kg。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同时选取例无腹泻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腹泻的影响因素,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10~24d,平均(14±3.9)d,孕周32~41周,平均(39±1.3)周,新生儿体重平均(2.9±0.6)kg,与患儿相比,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本组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治疗,具体如下:①病因治疗根据腹泻的不同病因对患儿做出合适的治疗,部分腹泻的新生儿是由于喂养不当造成的,因此应注意腹泻患儿的饮食,新生儿出现腹泻后,在选择奶粉喂养时,最好保证其不含乳糖成分。对于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新生儿腹泻,应及时停止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并尽量避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对于部分患儿,腹泻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对于这部分患儿,应及时明确原发病并进行相关的治疗。

②液体治疗患儿严重腹泻常常会带来体内液体的丢失,因此对腹泻患儿进行液体补充十分重要,但在治疗前,应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明确患儿体液的丢失情况,若患儿已经出现脱水的相关表现,应及时进行液体补充治疗。若患儿为轻中度脱水,可以选择口服的方法补充液体,药物为口服补液盐。若患儿为重度脱水,则开通静脉通道十分必要,先补充体液的累积丢失量,然后在补充生理需要量,先补充总量的2/3。

两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都给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口服,1.5g/次,3次/d。另外,观察组患儿给予金双歧制剂进行治疗,1片/次,3次/d。

1.3疗效评价

显效:患儿在进行治疗后72h后,腹泻次数<2次/d,大便性状正常;有效:患儿在进行治疗后72h后,腹泻次数<2次/d,大便性状有所好转;无效:患儿在进行治疗后72h后,腹泻次数和大便性状无好转。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中IgA、IgG、TNF-α、IL-6以及内毒素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生儿腹泻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腹泻新生儿中喂养不当、使用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和败血症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相关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由表可得,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中IgA、IgG、TNF-α、IL-6以及内毒素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中IgA、IgG水平升高,TNF-α、IL-6以及内毒素水平降低,但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3讨论

近年来由于过度母乳喂养、过度使用抗生素等因素造成的新生儿腹泻不断增加。新生儿各系统发育还不是十分完善,胃肠道相关功能没有完全建立,过度喂养或者是进食的成分不恰当都会增加新生儿胃肠道负担,营养成分不能被完全吸收,并且出现腹泻等情况。

另外,如果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过度清除肠道中的正常寄生菌,其他病原菌反而会迅速增殖,出现肠道菌群紊乱,也会出现腹泻。另外,新生儿其他部位出现相关感染时,会分泌多种内毒素,进入肠道后,也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所以,引起新生儿腹泻的相关因素可能多种多样,在单一个体中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在本组中,引起新生儿腹泻的最常见因素为喂养不当,其次为使用抗生素和上呼吸道感染,这与相关报道一致。

在对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时,我们发现有50例患儿大便常规镜检中出现脂肪滴,这50例患儿症状较轻,一般状况良好,属于轻型腹泻,无因过度腹泻而导致的脱水现象,因此本组判断这50例患儿出现腹泻的原因可能与喂养不当有关。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喂养不当造成的新生儿腹泻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可能已经成为引起新生儿腹泻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在对新生儿进行喂养时,应提倡合理的喂养,加强对新生儿母亲的健康宣教,摒弃不当的喂养模式,减少由于喂养不当而导致的新生儿腹泻。

另外,在新生儿的一些感染性疾病中,抗生素是比较常规的治疗药物,但可能成为引起患儿腹泻的因素。抗生素可以破坏肠道内的正常平衡状态,从而出现医源性因素造成的新生儿腹泻,因此临床医生在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把握抗生素的禁忌症和适应证,尽量避免医源性因素而引起的新生儿腹泻。

腹泻时由于体液大量丢失,而且小儿体液比重高于成人,因此脱水症状可能较成人更加明显和严重,也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因此本组在对腹泻患儿进行治疗时,最重要的是判断患儿是否有脱水出现,从而选择液体补充治疗等,同时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患儿由于腹泻严重而且进食较少,可能导致血钾降低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补钾,但应严格把握补钾的适应证,注意新生儿尿量,以及补钾的速度和浓度,防止因过度补钾而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另外,适当补充锌离子,可以对受损的肠道黏膜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避免水分持续从肠道丢失,从而缩短患儿腹泻的持续时间。本组患儿同时应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蒙脱石散可以在肠黏膜表面形成屏障作用,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能够粘附固定肠道病毒等相关病原体,抑制其传播。

综上所述,喂养不当是本组患儿新生儿腹泻的主要因素,金双歧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更多往期精彩文章,可在导航栏“学术汇”中查看!

?

赞赏

长按







































福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igroup.net/fxzl/1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