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看起来没有什么疾病,可是体内的湿气却是不少,湿气重的话就会有很多健康危害。那么女人湿气重的表现是什么呢?女人湿气重怎么办才好呢?接下来就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这类知识吧。
湿邪,可说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10个人里有八九个人有湿邪潜伏。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中医认为,“湿气”会引发和恶化多种疾病,夏天天气炎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空调底下,导致体内的水液无法排出,饮食上喜欢吃凉菜冷饮、冰冻西瓜、饮料等,这些习惯影响了脾胃运转,导致身体发沉无力,头脑昏沉,脸黄油腻,湿疹长痘,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些都是湿气的表现。
湿邪入体,起初舌苔厚腻泛黄、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大便不成形;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痤疮、关节疼痛,体型肥胖,头脸油腻,脸上长痘、长斑;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肥胖,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女性的一些妇科病如白带异常,瘙痒也与湿气有关。
湿毒的程度
一级湿毒:在表皮
症状:长痘,长湿疹,皮肤骚痒,头脸油腻。
二级湿毒: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级湿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
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湿毒: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
症状:便秘,妇科炎症,脾胃虚弱,多痰。
五级湿毒:在身上(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因为环境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每个人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湿气。湿气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够,而且会引发各种疾病。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体内有湿气的13种表现
1.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2.睡觉留口水、口臭、脚臭、身体有异味。
3.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4.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
5.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冲掉)。
6.感到累,连说话都懒得说,没劲儿。
7.眼袋下垂,肥胖,减肥后反弹。
8.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
9.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10.耳内湿(耳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
11.舌头边缘有锯齿,俗称“裙边舌”。
12.女性阴部潮湿(瘙痒异味)菌类腐败,男性阴囊潮湿。
13.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男性生殖功能衰退。
如有以上1~2种症状,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
湿气重的女人容易得4种妇科病
1.月经病
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常可感受外湿而致月经前后肢体疲倦,疼痛,头重纳呆或低热难退,经行不畅或经前腹泻,月经量少,痛经,经闭,甚则引发不孕症。
中医治疗方:此症临床常可选用《傅青主女科》温脐化湿汤治疗,药用:焦白术30克,巴戟天15克,炒扁豆12克,炒山药15克,茯苓12克,白果5克,莲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5~10剂即可收效。
2.带下病
“湿土之气同类相召”,内外湿相合,湿困脾土致使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滥,下注胞宫致带脉失约则见带下量多,湿邪化热伤络或成湿热湿毒,则带有青、黄、赤、白、黑之分。《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症。”
中医治疗方:治带之法也以健脾祛湿为要,临床也常用止带汤治疗,药用:党参15克,焦白术3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炒扁豆12克,炒山药24克,炒薏苡仁15克,车前子12克,泽泻9克,苍术9克,甘草3克,水煎服。
3.妊娠病
水湿内停,气化不利,在妊娠早期常可致妊娠恶阻加重,而见头闷呕恶,胸闷纳呆,呕吐不欲食。
中医治疗方:常以紫苏和气饮加减:当归12克,川芎3克,炒白芍12克,党参12克,紫苏6克,陈皮5克,大腹皮5克,砂仁6克,藿香6克,佩兰叶5克,甘草3克,水煎服。
妊娠湿盛常可引起胎水肿满,妊娠水肿,腹泻,常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4.产后病
妇人产后“多虚多瘀”,气血双亏,脾胃不足,最易湿邪相犯而致产后吐泻,水肿,恶露不行,肢体酸疼。
中医治疗方:当以调和气血为先,以生化汤加减为主,后以健脾祛湿,方以六君子汤加减以使正气盛而湿气退。
养生专家提醒:女人湿气重易得妇科病,所以要祛湿,祛湿可多运动,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室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强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提起湿气重人们往往不放在心上,但是说起妇科病许多女性就觉得严重了很多,其实两者存在极大的关系,如果不想因为这样而患上妇科病,一定要重视湿气重的症状,在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预防湿气感染。
结语:看完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现在对于女人湿气重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祛湿是我们要经常做的功课,尤其对于女性而言,湿气重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一定要注意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