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技术慢慢成熟,它们越来越智能应

传统的电脑除了又聋又哑以外,还是个瞎子。为了使电脑真正能听、说、看,实现与人类的自然交流,电脑还必须有必要的识别系统。实验表明,人类所接受的外界信息,有80%以上来自视觉。本来,机器视觉也是模式识别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已经逐渐从模式识别的领域发展成为个独立的学科。

电脑视觉的研究涉及生理学、视觉心理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因为它研究的是如何对视觉传感器(比如摄像机)获取的外部世界的图像进行分析和理解,对图像中的物体做出合理的描述,它是一种高级的智能活动,所以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领域。

要让电脑能看见很简单,只要有一个摄像头,就能把“看到”的东西传送到电脑。但是,要让它知道看到的是什么,那就难了。对于一副静态的图像,首先电脑要分析整个图像,把图像中的各个物体独立出来,再根据定的模板或特征库确定物体究竟是什么。其中,只分离物体,其计算量和复杂程度就已经叫研究者难以实现。

机器视觉主要应用在军事、航天等领域,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月球上进行勘探的机器人等,都利用了机器视觉技术,而且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为了改进人机交互界面所进行的研究,即电脑直接与人进行交流,则进行较晚。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与会者展示了一台能够认识50个人的电脑。

对于认识的这50个人,电脑能很容易地“认”出他们,并给出详细信息。但是,如果这50个人以外的人在这电脑面前让它识别时,它会回答说,“这不是人”。可见,机器的视觉水平还非常低。为了使电脑更容易与人相处,电脑必须能够识别人的脸,所以,人机交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目前,已经有一些机器视觉的产品问世并投入市场。中国台湾从事生物识别技术开发的星创科技在展会现场亮出了“FaceOnAccessControl”,只需普通的数字摄像头,即可对面部进行识别。还有,SanDiego公司的HNC软件已经可以根据外貌识别性别和从噌杂的环境中识别声音。

自动导弹拦截系统是否要用电脑

电脑视觉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电脑在空间技术中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假如有个机器人正在月球上进行勘探,如果仅仅把拍摄到的影像传给地球上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距离太远,即使是光速传输也需要很长时间。这样,地球上的操作人员要操控该机器人就很麻烦。

所以需要根据机器人所看到的情景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时就需要机器人不仅能看见,而且能看懂。在对空间技术的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军事目的,例如无人驾驶的汽车、飞机,智能导弹,导弹防御系统等等。下面,就以一个简单的自动导弹拦截系统的模型,解释一下自动导弹拦截系统的原理,以及现阶段电脑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首先,需要有一个智能系统,还要有一个雷达和许多导弹供其支配。由智能系统控制雷达进行所有的监控、跟踪,自动识別导弹并计算其运动轨迹,然后控制导弹做出反应,进行拦截。

假设雷达在某一个时刻发现有一个敌方导弹进入其领空,它会马上跟踪这个导弹,并通知智能系统,然后由智能系统根据导弹的飞行情况计算出该导弹以后的飞行轨迹,预测导弹某一时刻的方位,最后控制反导弹发射架发射拦截导弹,从而在某个预测点成功地将其击落。这就是一个导弹拦截系统的简单原理,当然,这实现起来还需要很高的技术以及资金投入。美国试图建立的导弹防御系统正是这样一种耗资巨大的工程。

生产者们推出了有人工智能”的“宝石”反舰导弹。“宝石”反舰导弹用于打击海上航母作战群,具有非常现代化的制导系统:在齐射时,导弹能根据重要程度自己将目标锁定住,选择进攻战术和实施战术的计划方案。在将主要目标摧毁以后,导弹按照“一艘舰艇对一枚导弹”的程序向其他舰群发动进攻。“宝石”导弹在战术技术性能上大大超过了美国的“捕鲸叉”导弹、意大利的“奥托马特”导弹和法国的“飞鱼”导弹。“宝石”导弹重3吨,长8.9米,直径0.7米。在以3倍于超音速的速度飞行时,飞行距离为千米以上。导弹战斗部的重量为千克。在接近目标时,“宝石”降洛到距离海平面1.5米俄罗斯专家们认为,“宝石”导弹在25年之内将不会遇到对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igroup.net/fxot/9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