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过程是连续的,其中包括心理的连续性和生理的连续性,并且二者一体,互相影响。心理的连续性通过下意识记忆一直延续着,通过触动一直变化发展着。儿童时期是生命独立运动的开端,也是个性构建的开始,这时候一定要把握机会,在一块刚刚耕耘的土地上撒下一粒什么样的种子非常关键。婴幼儿是用感觉来认识和适应新世界的,因此,大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婴幼儿思想标准的逐步形成,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就是说在3岁之前已经奠定了性格基础。这个“3岁”指的是虚岁,不是周岁,古人是把人放进宇宙中去看,把生命小程序放进宇宙大程序中去看,所以,出生就是进入了第一个年轮,然后看他在这一年轮中的大环境对生命的影响,这应该是描述生命的正确方式。那么,3岁就是两周年,在生命开始两年之中婴幼儿对环境的感觉,足以形成心理印痕,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事情往往以最初的心理印痕作为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基础。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妇女说:“过去上班的时候,一天工作8个小时,休息的时间太少,终于结婚了,想着盼着歇产假,没想到孩子这么快就出生了,累死人啦!”“是个女的就要生孩子,人家也没像你一样累死!你哪里累呀?”同事回了一句。“只喂孩子一项就能把人折腾死。现在孩子还不到两周岁,一顿饭差不多吃两个小时,吃一口就玩起来了,不是到处跑就是玩东西,没老实的时候,有时候一口饭10分钟都喂不进去,又是哄又是劝,没用!把我妈也折磨得不愿意帮我看孩子了。”“还用追着赶着地喂吗?你孩子又不是傻子,饿了自己就知道吃,还用那么麻烦吗?都是你们惯坏的。”“谁不愿意孩子吃有吃相、玩有玩相呢?孩子如果胖胖的,吃不吃的我才懒得管呢!可是孩子本身就不胖,再不认真喂养,肯定会影响孩子发育的。”“这种现象是谁给孩子养成的?该不会出生就这样吧?”她的同事说的对,孩子不会生下来就这样的,必然有形成这种习惯的原因。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有一对小两口,两人都上班,喂孩子的光荣任务就落在了母亲身上,可笑的是经常碰见老太太端着碗,拿着汤匙,在小区院子里追着喊着喂孩子,孩子越吃越烦,大人越跑越累,弄得两不高兴。不到3岁的孩子就形成这个习惯,问题只有出在这之前,别看一个看似不懂事的幼儿,真正能把握住幼儿的心理动向,那才叫心理专家呢!一般的母亲都懂得一个简单易行的哄孩子定式:“孩子哭,奶头堵”。这实际上是认为孩子在这个时期除了吃之外,没有任何感情波动。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不是一块会吃奶的肉,而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智慧生命。作为一个细心的母亲,你会发现躺在摇篮里的婴儿,偶尔会自己笑起来,看到眼前的玩具也会高兴,摇篮摇动也会有所反应,这说明孩子是有情感的。婴幼儿开始是用感觉来认识环境和适应环境的,当他感觉饿得不舒服的时候会哭,当他感觉尿布湿了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哭,当他躺得时间太久不舒服的时候还会哭,当听到声音太嘈杂的时候、没有人在身边的时候、太热的时候、太冷的时候、要大小便的时候、生口疮的时候、腹痛的时候……其表达方式只有简单的哭、笑,因为幼儿还没有成人的语言、文字、手势等表达方式。如果不管什么情况导致的哭,都用“喂奶”的方式来应付的话,或许解决不了问题。有的孩子吃两口奶就停下,有的干脆不吃,一直哭闹,那就不是因为饿而哭,细心的母亲应该仔细观察,找出原因才行。如果这时候就用一种单调的祖传定式,逐渐就会形成孩子的吃饭心理负担,从而对吃饭就不再认真了,孩子越不认真吃,大人就越认真喂,形成恶性循环,然后只好在大街上追着喊着喂孩子了。这种被动培养的方式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呢?首先,养成了孩子我行我素的习惯。因为孩子的心思你不能理解,所以,孩子就感觉没有向父母表达的必要了,然后,父母又放不下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孩子饿不饿大人都会操心,所以,孩子感觉根本就不用理会大人:“我玩我的,反正我吃饭的事儿你们比我还重视。”其次,唯我思想的形成。只要孩子没有吃进饭去,家长就把它当作一件大事,哄着吃、求着吃、引着吃,想尽一切办法,只要吃进饭去就行。其不知,越是这样疼爱,越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越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中心,这不是孩子的想法,而是一种下意识感觉,这种感觉会培养孩子一种自负的优越和没有担当的自私,长大后做事容易放荡不羁,精神涣散,承受力差,没有责任担当,也很不容易与人相处。再次,逆反心理的产生。孩子当下需要的不是吃饭,或许是其它的要求,大人却总在饭上盯着不放松,这让孩子产生一种厌烦感,或者养成一种排斥心理,家长干涉越多,逆反心理越明显,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心理印痕,到十几岁的时候会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形成了怎么办呢?孩子的心理模式与家长的态度和培养方式直接相关,家长正常孩子才正常。吃饭是天生的本能,如果孩子连吃饭都不会,那还是正常人吗?就连动物都知道饿了找吃的,渴了找喝的,何况是高智能的人。所以不用上赶着去喂,中间也不要随便加副食,饿的时候也不要理会他,到吃饭的时候自然就爱吃了。已经养成的习惯未必几次就能改正过来,如果家长没有耐心和恒心,孩子一哭就心疼,那一直也调节不过来,你要明白中间不给吃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吃饭,利用天生的本能培养孩子主动性。心理健康、身体调养更多内容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