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声那些奔波旅途中的温情脉脉,如今还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上的。不是奔波在生活的旅途上,就是奔波在生命的旅途上。既然总是在奔波,那么在奔波的同时,也要顺带做一些事情,不能只是为了奔波而奔波。

在我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因为生活而奔波于旅途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或者因为探家,或者因为求学,或者因为看望亲友,或者因为工作出差,等等。这样,跟各类交通工具打交道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人在旅途那么久,在自己做些事情的同时,也看到了别人做的一些事情。

我年轻时乘坐的那些交通工具,比如火车、汽车之类,其速度跟如今相比,无异于老牛拉破车,尽管我们当时也曾用“风驰电掣”、“飞快奔跑”之类的词语来形容过它们。而我的旅途生活,大部分是在火车上度过的。每当看到那种绿皮镶黄条的老式火车,都会有股温馨的暖流涌上我的心头。

旅途漫漫,总得找点事情打发时间,不能老是趴在那里睡大觉。我喜欢看点闲书,以为阅读是驱赶旅途寂寞的最好方法。所以,每当踏上旅途之前,都不会忘记把几本书放进行囊。但遗憾的是,每回在火车上读不了几页,就会有邻座或者邻床的旅伴,前来搭讪套近乎。我不是个定力很强的人,再说也不好意思驳人家面子,便只好放下书本陪人家开聊。

旅伴之间的聊天,通常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开头。只要话语还算投机,之后的话题便天南地北、国内国外、风土人情、家长里短等等无所不包,刹不住车了。

著名诗人贺敬之有首题为《西去列车的窗口》的长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一路上,倾心交谈--人生……革命……战斗……而现在,是出发的第几个夜晚了呢?今晚的谈话又是这样久、这样久……”虽说这些诗句的政治色彩比较浓厚一些,但描述的就是旅伴开怀畅聊的情景。因为常在旅途,我感觉这样的描写很亲切。那时的人们,似乎要比如今更喜欢交流、更爱聊一些。聊来聊去,聊出一些故事来,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有一回,我乘火车去武汉出差。因为没有买到卧铺,就坐了硬板座。原本还为旅途漫长犯愁呢,没成想遇上一个热心健谈,且有共同语言的邻座。我俩一搭上话,就很有些投机。越聊越热乎不说,还你买啤酒、我买烧鸡互请,几乎成了酒肉朋友。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硬板座,不仅没有疲乏无聊之感,分手时还恋恋不舍,并互留地址约定经常联系交流。后来,我还真就跟这位旅伴通了好长时间的信。直到大家都不兴写信了,才慢慢断了联系。

那时的火车,不仅车速慢,在一些比较大的车站停靠时间也长。在那些车站的月台上,会有一些售货员推着小货车叫卖当地的土特产,比如天津大麻花、周村烧饼、德州扒鸡、符离集烧鸡、南京年糕、孝感麻糖什么的。列车一停,旅客们便纷纷下车选购,或者自己在旅途中品尝,或者带给亲友分享。比方说,就是因为前面提到的那位旅伴买了相送,我才第一次尝到孝感麻糖的味道。如今,这样温馨热闹的场面,已经一去不返。高铁、动车在各个车站的停靠时间都极短,以至于每当停车之时,列车员都要提醒不到站的旅客不要下车,以免耽误行程。

我跟旅伴乱聊,只是聊出了一段友情。而我的两位同学,干脆就在旅途中聊出了爱情。这俩伙计,也都喜欢在火车上看点书。在某次乘坐火车的时候,就分别巧遇了酷爱文学的文艺女青年。至于他们是不是故作姿态,有心引人家涉世未深的女孩子上钩,就不得而知了。年龄相仿的男女青年,从文学入手,越聊越投机,越聊越深入。分手之时,自然意犹未尽。于是,鸿雁传书接着聊。聊来聊去,就不远千里地鹊桥相会,最终倒也修成了正果。

在如今的高铁、动车上,除了结伴而行的旅客之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还会互不设防地开心一聊么?前些日子,我去南京开会。因为单位有急事,散会的当天晚饭后,我便乘高铁返回济南。在南京吃完晚饭,一点都不耽误当晚回家睡觉。在感叹高铁快捷方便之余,对接近三个小时的旅途,我就什么其它感觉都没有了。车上的旅客倒是不少,但大家不是拿着个手机在玩,就是抱着个微型电脑在看,或者干脆眯着眼在打盹。整个车厢静悄悄的,了无生气。是乘车时间太短之故,还是消遣方式多元之因?说不清楚。

人在旅途,有些东西是不该被忽视和省略的。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igroup.net/fxcq/8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